一味地低价竞争,谁也不能长久的“玩下去!
RGB封装江湖的价格战在过去的2022年愈演愈烈。
“去年部分型号的LED灯珠价格较上年跌了超过50%。有头部RGB封装企业负责人告诉高工LED。
高工LED也了解到,在此前的2022年5、6月,还有企业以7元/K的价格在市场抛货小间距主流的1010灯珠。
而在2021年底,1010灯珠的价格还在11—14元之间。
部分企业的“内卷搅局让本来就受困于下游显示需求不振的RGB封装市场,再度雪上加霜起来。
价格下跌并未带来销量的增长,尤其是中小封装企业原材料议价能力不足,面对颓势只能减产。而下游显示屏企业的反向挤压更是让RGB封装价格战大有升级之势。
部分RGB封装大厂们是否要借降价全面剿杀中小封装产能,不得而知。但8.5元/K的1010灯珠,恐怕不是谁都能玩得起,也不是能玩的长久的。
1、价格战无休止
RGB封装产能扩充之战已经在过去的几年里打响。
随着LED通用照明市场渐趋饱和触及到行业天花板,而LED显示尤其是小间距显示的渗透率还比较低,LED显示市场空间正随着更多应用场景的不断出现而加速扩大。多家封装大厂压缩白光产能扩大RGB产能已经证明了LED显示的力量。
高工产研LED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显示,2021年投向包括Mini/Micro LED在内的LED显示领域资金达到了750亿元,较2020年增长了74.42%。
即使是在下游市场需求不振的2022年,针对Mini/Micro LED等LED显示领域的投资也超过了700亿元的规模。
可以看出,包括Mini/Micro LED在内的LED显示市场的增长红利十分明显。
GGII的另一项调研数据也显示,目前小间距LED显示渗透率离5成还远,后续市场空间极为广阔。
但随着多家封装厂商的大规模扩产以及部分白光封装企业转产进入RGB封装市场,RGB封装开始褪去较高毛利的“外衣,竞争更加的白热化。在新一轮的竞夺战中,为了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RGB封装企业开始短兵相接,甚至将产品定价打至成本线之下。
“以小间距LED显示屏使用的1010灯珠为例,去年三季度价格已经跌到了8.5—11元/K,2021年同期价格还在11—14元之间。有封装企业销售负责人表示。
高工LED也了解到,在此前的2022年5、6月,还有企业以7元/K的价格在市场抛货1010灯珠。
以此计算,价格跌幅近40%。
同时如1212、1515和2020等型号的RGB灯珠也有不同幅度的降价。
2021年2020灯珠便宜的卖7—9元/K,贵的可以卖到10—13元/K。而去年市场上还出现了5元多/K的2020灯珠。
1515和2121灯珠价格也从10元跌到了5元以下,已经明显呈现出成本价格倒挂。
近两年来受制于疫情和下游消费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下游显示应用厂商和客户对价格更加敏感,低价策略屡试不爽,价格战因此经久不息。
各行各业中,价格战似乎已成为常态。但打得起价格战,能够在价格战中保持盈利,才能行稳致远。否则自己掀起的价格战,最终会反噬自身,落得个“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结果。
2、RGB封装产能过剩超7万KK/月
2022年的LED显示市场,砍单、降价、开工率不足成为摆在众多产业链企业面前的关键问题。
高工LED在此前的调研中了解到,去年在行业最低谷之时,RGB封装领域有众多的中小企业稼动率已跌至三成左右,龙头封装大厂稼动率也仅维持在6成。
受国内多地疫情爆发影响,下游终端应用市场需求不振,2022年LED显示行业总体增长不达预期。“寒气笼罩LED显示产业链企业,而在去年他们还是供不应求纷纷提价的“香饽饽。
GGII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LED显示屏应用端出货量同比下降幅度超过20%,配套LED显示产业链受到波及,产能利用率维持在6成左右,企业的产能扩张进度放缓。
在RGB封装端,供过于求的势头更加明显。RGB灯珠整体价格较去年同期下跌超过了35%以上。
GGII数据显示,中国RGB封装总产能达到了14万KK/月,而目前市场能够消化的仅为约6-7万KK/月。
据此测算,RGB封装产能过剩超过了7万KK/月,过剩比例超过了50%。
尤其是在下游应用不景气的时期,产能过剩的风险被成倍放大。
据高工LED了解,去年某月产能近1万KK的RGB封装企业就停掉了近6千KK的产能。
“价格已经跌到了成本线之下,开地越多亏得越多。每家封装厂都会测算出一个亏损最少的稼动率。有行业内人士告诉高工LED,去年基本上所有的封装厂都停掉了30%以上的产能,有企业甚至只开了3成的产能。
即使是在这样的稼动率之下,去年库存高企的问题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了。
GGII数据显示,2022年LED显示全产业链库存创历史新高,今年行业去库存的压力大增。
经历了前几年产业链上下游的疯狂投资扩产,以及2021年价格高企下的囤货行为,如今到了为之前的盲目扩张行为埋单的时候了,即价格回落和产能过剩。
3、谁有持久打价格战的底气?
近日,RGB封装市场战火重燃。
经历了前四个月的艰难去库存周期,部分头部RGB封装企业开始涨价。但与之相反的是也有企业逆势降价。
但调价背后,实则是暗怀心思,打法和商业逻辑各有不同。
其实,RGB封装作为LED显示产业链的一环,其竞争的底层逻辑没有改变,那就是技术创新、品质、规模、供应链、盈利能力等形成的综合性竞争力才是制胜根本。
持续低价竞争之下,整个产业链已经无法平衡长久的稳定发展。也对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对整个LED显示产业链来说,无序的低价竞争也不利于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更好的服务,对RGB封装企业来说,这种“赔本赚吆喝的做法也注定难以持久,回归到产品的合理价值也是必然趋势。
正如有RGB封装企业在涨价函中所说,“产品价格持续下跌,而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则持续上涨,对产业链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导致产品售价与成本严重倒挂。
LED显示江湖之争自有其背后的逻辑。
一是,中国乃至于全球LED显示市场仍有巨大的待开发空间。随着LED显示在专用显示、商用显示和家用显示三个赛道的更多应用场景的渗透,未来LED显示有望成长为万亿级规模的大市场。
二是,RGB封装依然可以通过规模降低成本,通过运营提升效率,通过技术创新来开发出新的产品,理论上,RGB封装市场依然有利可图。
但一味地低价竞争,谁也不能长久的“玩下去。
高工LED近期调研的情况也显示,通过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各大RGB封装企业主动控制生产节奏压缩减产,以及近期LED显示市场逐步复苏,目前各大RGB封装厂商库存情况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这也为价格的企稳回升奠定了基础。
GGII分析认为,要真正化解产能过剩首先是要下游显示应用要加快在各个细分市场的应用落地;同时封装企业也要加强自律,主动控制生产节奏,下决心真正压减产量,对低端过剩产品要坚决做到压减产量,支持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提高产量,从而抵制非理性的低价竞争。
在机遇与挑战面前,RGB封装企业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并最终盈利才是“活下去乃至“活得好的关键。